“給孩子掙奶粉錢”聽起來是句玩笑話,可背后卻也折射出無數年輕父母的辛酸。從香港的限奶令到發改委對數家奶企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圍繞奶粉的是是非非除了質量問題,還有價格迷霧。孩子奶粉錢究竟給了誰,奶粉又是不是越貴就越好呢?
北京的賈先生最近剛剛給一歲半的兒子購置了一箱奶粉,現在每個月的奶粉錢占他家庭總開銷的六分之一,讓他有些不堪承受。“四百多吧,三段的,前些日子買了一箱六桶,花了好幾千J9九游會真人游戲第一品牌。要是算的話,一個月4桶,一桶平均四百的話,一個月就是一千五到一千六。奶粉的話那肯定是壓力很大,現在各方面奶粉也不放心,國產也不放心,進口也不放心,反正我的想法就是在國內柜臺上能買到的好的,我就買。他們都說雅培菁智這個最貴,我就買這個。只買最貴,不知道對不對嘛。為孩子,什么都不是問題。”
只要為了孩子,什么都不是問題,國際奶粉業巨頭似乎也吃定了中國年輕父母們的愛子心切心態,同樣品牌的洋奶粉,在中國的價格遠遠高于海外的售價。今年8月7日,發改委對6家乳粉企業開出了6.6873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目的就是遏制其對價格的壟斷。奶業專家 王丁棉指出,中國奶粉的高價還和層層的分銷環節有關。“國外為什么便宜呢?它那個售價是真實的市場價格,它的經營模式很簡單,簡單化,中間不設立更多的層層級級關卡,由生產商直接到商家,到商店直接交易。我們這里呢,層層加碼,這個全國總競銷、代理商、分銷商,又到省一級的經銷商,又到城市的,又到大片的或者二級市的,或者是縣級市的等等,設計了五到七八層,每層設計一個經銷商我就要一定的利潤,而且這個利潤不會少于10%,層層加10%,其實不管你是美國、歐洲、加拿大,所有進口的奶粉到岸價都是85塊錢,不會超過90塊錢,900克一罐。”
從奶粉的成本角度來看,一公斤奶粉需要八公斤原奶,伊利集團副總裁張劍秋介紹,中國的原奶收購價格反而要比國外還高。“我們去新西蘭建廠就是這個目的。在那里的養殖成本低。新西蘭現在的一公斤牛奶的收購價也是兩塊多一點,像我們的是四塊多九游娛樂。比別人高一倍。”

現在國內的原奶收購采用優質優價,目前平均下來的價格大概在4塊5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全球平均的原奶價格僅為3.35元。奶業專家王丁棉介紹,國外低廉的原奶價格主要源自完善的養殖服務體系。“我們就是為什么?我們一個人平均養的牛,牛頭數比較少,人家在國外,兩個人可以養200、300頭,我們兩個人養多少呢?一個中國人在一般大型牧場大概養20條到30條,少了十倍啊。為什么人家能夠兩個人養到200到300頭牛呢?他主要是國外的社會服務化體系比較完善。他一個牛場不用設置獸醫、配種員,飼料也不用搞,一個電話說有病了獸醫就上門來,等于上門的醫生來給你上門診一樣,飼料每天固定,一個星期送一次,用完第二天跟著又送來,不用自己搞倉庫搞加工廠。我們現在的牛場基本上什么都有及好像一個小政府,小工廠,什么倉庫、配種、獸醫一大套,人越多,效率越低,成本就越高。”
王丁棉指出,進口奶粉的層層分銷以及國產奶源的高成本都促成了奶粉價格的居高不下,但消費者也需要擺正心態,不同價位的奶粉成本差別并不大,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也可能是利用消費者心理而制造的營銷手段。(記者 李雯婷、潘瑩、劉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