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一名婦女帶著孩子在銀川市三鹿奶粉召回點退貨。
近日的“三鹿奶粉”事件,對中國乳業而言絕不亞于一次地震。自9月11日,媒體首次披露河北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以來,已有數千嬰兒確診患上腎結石。9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檢測結果表明,共有22家乳品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三聚氰胺,蒙牛、伊利、雅士利等知名品牌均榜上有名,這個消息再一次讓全國父母的心揪緊。
截至本報發稿時為止,據衛生部通報,各地報告臨床診斷患兒共6244例,死亡3例,其中甘肅2例,陜西1例。在所有患者中,4917例患兒癥狀輕微,生命體征穩定;有158人發生過急性腎功能衰竭。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中國政府發出“I級響應”,派出相關部門全力處置“三鹿奶粉”事件:衛生部要求全國衛生系統和醫療專業工作人員立即行動,夜以繼日地對患兒進行篩查診斷和醫療救治;國家質檢總局則全面啟動應急管理機制,質檢系統全部160多個國家級檢測中心24小時不間斷地對全國所有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行專項檢查。
22家奶企也有問題
9月17日上午,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長江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此次檢查的情況。據了解,全國目前共有175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其中66家企業已停止生產嬰幼兒奶粉。此次專項檢查共對109家企業的491批次產品進行了抽查,結果顯示,包括蒙牛、伊利、雅士利等知名品牌在內的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其他87家企業(見附表)未檢出三聚氰胺,這些產品是安全的、合格的。其中,石家莊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很高,最高的達2563毫克/千克,其他在0.09-619毫克/千克之間。對于民眾關心的液態奶的安全問題,李長江說,9月14日以后生產的液態奶未發現三聚氰胺。檢查結果公布當天,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認真開展含三聚氰胺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清查工作,對市場上含三聚氰胺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立即責令經營者停止銷售、下架退市J9九游會真人游戲第一品牌。
在發布會上,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組長、衛生部長陳竺說,就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受到危害的大多數嬰兒都是長時間攝入了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奶粉所致。截止到17日早晨8點,衛生部門還沒有收到食用其他品牌嬰幼兒奶粉引起泌尿系統結石患兒的報告。而對甘肅省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揭示,大多數的患兒都是在攝入三鹿牌奶粉3—6個月以后發生泌尿系統疾患的。陳竺強調,只要及時診斷、及時處理,總體來說,泌尿系統疾患預后都會比較好,即使是重癥患兒,經過醫護人員精心及時的搶救,絕大多數都是可以康復的。
另據新華社17日報道,經過河北省公安機關連續多日對三鹿事件的深入調查,根據刑法第144、150條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三鹿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田文華已經被刑事拘留。
全力救治“結石寶寶”
“I級響應”,對于各衛生機構來說,就是救人、救人、再救人!三鹿奶粉曝光后的第二天,北京、河北、甘肅、青海、河南、江蘇、江西等地的醫療機構,便開辟出專門診室,對成千上萬名嬰幼兒進行了篩查診斷和醫療救治。9月16日下午,《生命時報》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就見到了很多患兒和家長。李女士的兒子快兩歲了,一出生便開始喝三鹿奶粉,前段時間,她發現孩子尿量不斷減少,且尿液發黃、渾濁。奶粉事件出來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帶孩子做過B超發現,孩子“雙腎集合系統內可見多發碎渣,最大的為0.3厘米”,但膀胱充盈佳,沒有發現結石。對此,醫生在診斷后表示,沒有什么大問題,回家后多飲水,1個月左右再回醫院復查即可。
北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孫寧教授是此次事件中衛生部專家調查組成員,9月15日,她在接受《生命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從目前的嬰幼兒患病情況來看,年齡多為2歲以下的兒童。由于嬰幼兒對奶粉的口味依賴性較大,同一品牌很可能一喝就是三四個月,所以很難明確界定,到底喝了多大量、多長時間后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名譽院長郭應祿教授則表示,一般來講,嬰幼兒得腎結石的幾率很低。嬰幼兒在食用了有問題的三鹿奶粉后,由于三聚氰胺未能及時排除體外,便有可能形成結石。
重癥患兒:采用碳酸氫鈉及胰島素等,先糾正高血鉀等危及生命的情況,必要時采用膀胱鏡等手段解除結石。“對于重癥患者(已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我們主張收住在專門的兒科,如兒童醫院或者是綜合醫院有兒科的醫院治療。除了停止服用問題奶粉外,對于這些患兒,應盡量解除梗阻,較嚴重的要使用膀胱鏡等手段解除結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小兒內科分會腎病專業組組長丁潔表示。
中度癥狀:保守治療。武漢同濟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張文告訴記者,兒童病情的嚴重情況與結石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系,是否導致梗阻更為關鍵。他所在的醫院接診了一些梗阻積水的患兒,有腹痛、發燒、尿色深、尿量較少等病癥。“經過我們的保守治療,即補液(補充適量的葡萄糖、鹽水)、堿化尿液(通過靜脈注射碳酸氫鈉)等,促進結石的排出。目前,患兒已從體內排出一些可能導致梗阻的絮狀物”。這部分患兒并不多,約占1%-2%。

喝過問題奶粉,但無癥狀的:密切關注孩子的表現。衛生部調查組成員之一的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兒童腎內科專家沈穎教授表示,當嬰兒出現不明原因哭鬧、嘔吐、腹痛以及發熱等癥狀時,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對出現少尿或無尿,伴有血尿癥狀的嬰兒,必須及時去醫院治療。
未喝過問題奶粉的:學會挑選奶粉。隨著多家知名乳品企業相繼涉案,許多消費者不禁擔憂,是不是以后都不能給孩子喂奶粉了?“其實,作為家長來說,不必過度恐慌。”中國奶業協會副理事長徐定人表示,檢查合格的那些產品,在市場上也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大家都可以放心消費。“一般來說,我們推薦給6個月以下的嬰兒進行純母乳喂養;6個月后,可以逐步添加包括谷物、蔬菜、肉類等輔食。在孩子達到一定月齡后,盡可能吃多樣化的食物,這不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好處,也可以稀釋攝入單一品種食物帶來的風險。”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陳春明教授則說:“鑒于目前母乳不足困擾著相當多的新媽媽,對于她們來說,嬰兒配方奶粉就是孩子唯一的選擇。此時切不可因為恐慌就隨意給孩子斷奶。家長要做的就是密切關注最新的抽檢結果,為孩子選擇合格的奶粉即可。”
中國奶業協會也同時提示:1.選購嬰幼兒奶粉時要仔細看清楚產品標識、價位等重要信息。通常,如果某種嬰幼兒奶粉的價格低于9元/袋(一般為400g/袋產品),這種奶粉很可能是劣質奶粉,不應購買。2.消費者應仔細觀察產品的粗細度等外觀性能,如發現產品粒度較大,拿捏時發出很大的“沙沙沙”聲,這種奶粉很可能是劣質奶粉,也不應購買。3.注意選購在保質期內的奶粉,千萬不要食用過期奶粉。現在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都宣稱自己額外添加了這樣那樣的成分,對寶寶健康有益,這些奶粉的價格也比普通產品高出一大截,陳春明對此提醒道,其實,家長不用太關注這些“額外”的功能,奶粉中基本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元素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了。九游娛樂平臺
很多大品牌出過問題
其實,奶粉安全是個全球難題。不止中國,縱觀國際上,像美國、德國等嬰兒奶粉的生產大國,不少擁有很高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的大企業都出現過奶粉安全事件。
1998年3月,德國銷售的牛奶中出現高濃度二惡英,追蹤其來源發現,是巴西出口的動物飼料中含有柑橘果泥球所致。
2002年9月,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發言人呼吁當地市民立即停止食用德國出產的“美樂寶HN25”嬰兒特別配方奶粉。因該奶粉樣本被驗出含有一種可能會導致初生嬰兒腸臟及腦膜發炎的“阪崎氏腸桿菌”。
2004年11月10日,世界著名食品制造商,美國亨氏集團的一種配方奶粉在以色列被強制召回。該奶粉引起了3名嬰兒死亡和10名嬰兒生病,分析結果是奶粉中未添加維生素B1,導致嬰兒大腦發育受損。
2005年4月下旬,浙江省工商局抽查發現,某批次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41.6微克。原因是商家沒有對原料以及出廠前奶粉的碘含量進行檢測。
2006年2月22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宣布召回約4.1萬罐美贊臣公司的Gentilease嬰兒奶粉,原因是這批產品被檢出含有金屬顆粒,容易導致嬰兒體內呼吸系統和咽喉嚴重受損……
陳春明表示,奶粉制造行業在全球范圍內都還是一個比較脆弱的行業。因為奶粉加工從奶源收集到加工成品,要經過很多環節,而且由于奶制品本身的特性,制造商需要對很多環節進行監控,其難度較大也造成了奶制品品質容易出問題。所以,各國都在食品監管、商家職業道德、百姓消費意識等方面保證奶粉質量安全。
國外奶粉監管嚴格
美國:企業建立安全預警。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不少企業建立了比較快速及時的食品安全預警體系,對下了生產線的產品進行全面質量監控,多數時候能做到第一時間通知政府和公眾召回產品。各商家還常年設有熱線為消費者提供咨詢。同時,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也對嬰兒奶粉生產實行嚴格的質量監管。奶粉廠家的產品就算沒有安全隱患,只要被發現不含其宣稱含有的營養成分,哪怕是因為某種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營養流失(例如2006年發現的維生素成分氧化),也必須馬上召回。
德國:把嬰兒奶粉當藥品管。位于德國慕尼黑的貝希特嘎德訥營養食品廠是德國著名的奶粉生產商。該公司負責人卡特伊博士告訴了《生命時報》記者,他們奶粉60年來還沒出現過問題。這有賴于公司的幾條安全規則:一,選擇可靠奶源地。他們選擇了阿爾卑斯的奶農。這些奶農養的奶牛、飼料、飼養等都有電腦系統控制,他們都一清二楚。而且,養牛過程決不添加任何化學劑。二,加工細節非常重要,他們執行的是“歐盟生態奶粉標準”,營養的丟失很少,保留的營養成分就會多。三,所有嬰幼兒配方奶粉均采用電子標簽芯片全程管理,通過每罐奶粉的芯片,可準確了解該罐奶粉的產地、牧場、工廠、生產線、生產時間等信息,有效地保證了食品安全。卡特伊博士還告訴記者,德國的奶粉還要經過藥品監管體系。因為德國規定,嬰兒配方奶粉屬于藥品管制,必須通過德國衛生部門的檢測。
日本:媽媽選奶粉很挑剔。森永乳業一度是日本最大的奶粉企業。可是,由于上世紀50年代該廠生產的奶粉含有高量砷,導致1.3萬嬰兒中毒,130多名嬰幼兒死亡。這一事件成為日本食品安全問題的第一重大案件。此后,日本的媽媽們對奶粉變得十分挑剔。一位媽媽在自己的育兒博客上寫到,為了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奶粉,她首先向各個廠家請求試飲奶粉樣品,然后從中選擇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奶粉。
荷蘭:每份交售原奶都要檢驗。荷蘭農業部規定,由乳制品貿易委員會制定乳制品質量等級,由乳制品管理局負責監督、實施,由荷蘭牛奶質量控制中心負責檢驗。同時,該中心受各牛奶公司的委托,負責分析、化驗奶農交售的原奶中的脂肪、蛋白質含量和衛生質量。其獨立的測定結果作為各乳品公司向奶農支付奶款的依據。農戶如對檢驗結果不服,可向乳制品管理局上訴,由乳制品管理局調查、處理。
在荷蘭,每一份交售的牛奶都被取樣檢驗,每14天對其中的一份樣品進行檢驗,每天對其他樣品進行乳脂、蛋白質含量檢驗,對每一份交售的牛奶都要進行抗生素殘留檢驗。商家每兩周向奶農支付一次奶款;凡在樣品檢驗中發現不符合質量標準需要給予扣款、罰款的,將從應支付的奶款中扣除。對于持續不能達到質量控制標準的,將給予額外罰款處理,直至質量達標。
企業要有起碼的良知
“奶制品的消費者往往是嬰幼兒或老年人,而這兩個群體恰恰是最需要產品質量安全的。”尤其是嬰幼兒,相比成人吃奶粉只是果腹或提供部分營養的需要,有些嬰幼兒則是靠奶粉活命的!所以,對這樣的產品,必須實行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
首先,奶源收購方面要嚴格控制。“從這次的抽檢結果可以看出,多家企業的產品都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中國科學院院士、衛生部公共衛生食品衛生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陳君石院士表示,把好奶源關,是保障乳品安全的制高點。“由于奶源緊缺,下游生產商對上游原料提供者的制約不夠,所以沒有實行有效的監管、懲罰、退出制度,才導致了這次事件的發生。”在國外,奶農、采購商都有相關的行業協會來管理,各行業協會間又形成相互制約,所以可以有效地保證原料奶的質量。
其次,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溯源制度。一些先進的乳制品生產企業,對每個奶農甚至每頭牛都實行嚴格的追蹤監管。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可以迅速查到原料奶是從哪個奶農手里收購來的,此奶農提供的原料奶會出現在哪個種類、哪個批次的產品中,從而從源頭切斷出現更大危害的可能性。
再次,由于嬰幼兒奶粉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食品,應該實行特殊的專賣準入制度。比如德國,奶粉像藥品一樣管理,這點就很值得學習。陳春明建議,尤其是在農村,政府有必要建立有效渠道,保證家庭所購買的嬰幼兒必需食品(如奶粉、輔食)的質量是好的、有營養的。我國每年有1500萬新生兒,這樣的投入肯定是值得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每個食品生產企業,尤其是嬰幼兒食品生產企業,一定要有最起碼的良知,對自己的產品和全社會的健康負責。同時,政府在這方面要加強監管,對違規企業和相關責任人予以重判、重罰,這都有助于還廣大消費者一個干凈的市場。”陳春明最后說。
(責任編輯: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