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封面故事 > 正文
2004-05-10 10:54 作者:朱文軼 2004年第1819期
中央第一批調查組在阜陽進行了兩天時間調查,得出的結論相對明確:此前阜陽當?shù)毓ど滩块T公布的假奶粉品種數(shù)量是33個,經過兩天周密排查,調查組發(fā)現(xiàn),劣質奶粉的數(shù)量達到了50種以上,比當?shù)卣块T掌握的數(shù)字高出40%~50%。調查小組進一步確認劣質奶粉的源頭,基本上是在東北、內蒙古、浙江沿海一些地區(qū),來自這些地方的生產廠家占到70%~80%。截至記者發(fā)稿為止,涉嫌大量出售劣質奶粉的5名經銷商已經被刑事拘留,立案4起
奶粉的謊言和真相
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奶粉的配方,如果按廠商解釋,奶粉是用純牛乳經蒸干加工而成,基本是用8.5噸牛奶蒸干成1噸奶粉,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營養(yǎng)損失。“但即便對國內一些奶制品大廠商來說,按這種標準生產的奶粉頂多不到20%,也就是售價最高的那部分高端產品。”一位在國內某大乳業(yè)廠銷售部門供職的經理陳小楠(化名)對記者說,超過80%的中檔和低檔奶粉都需要大量勾兌。她介紹,勾兌的原料通常是淀粉和乳清粉,勾兌的底線則是“國家衛(wèi)生標準,嬰兒一段奶粉的蛋白質含量不應低于18%,二段不低于12%~18%”九游娛樂平臺。而實際上,大量銷往農村和一些貧困地區(qū)的低檔奶粉都略低于這個標準。這名從事乳品行業(yè)工作數(shù)十年的銷售人員承認,長期以來,消費者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消費奶粉,“沒出事情以前,奶和蛋白質的含量沒有人來追究”。陳小楠說,這是由某些企業(yè)和商家共同制造的一個謊言。

奶粉勾兌并不是有中國特色的產物,很多國家都存在。據(jù)廣東乳品行業(yè)理事長王丁棉介紹,即使在美國這樣乳業(yè)成熟的國家,勾兌奶粉在市場上的份額也在20%~30%之間。但美國法律規(guī)定,奶粉中蛋白質含量不得低于20%。為了減少勾兌奶粉的利潤空間,美國向生產這種奶粉的廠商征收一定的奶稅,并有專門的食品機構監(jiān)測奶粉品質和安全。“但在中國,勾兌標準成了大問題。”陳小楠說,一些被稱為“糊精”的純粹淀粉降解物進入市場,其中根本無“奶”可言,甚至它們還又被攙進亞硝酸鹽之類的雜質。在安徽等劣質奶粉流經地,有些患兒嘴唇青紫,這種腸源性青紫就是中毒的表征。
中國奶粉市場之大,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牟靜君以嬰幼兒奶粉為例算了一筆賬:我國每年大約有1700萬嬰兒,就算其中80%能夠得到母乳喂養(yǎng),那么還有20%,也就是340萬嬰兒沒有母乳,需要用奶粉來喂養(yǎng)。“每個孩子每年需要27.2公斤奶粉,這樣總計就大約需要9萬噸奶粉/年,這里計算的是6個月以下的孩子。那么稍大一些的孩子呢,每年大概需要31公斤奶粉,總共大約需要11萬噸。加上母乳不夠的,用一些奶粉來補充,大概也需要9萬噸左右,這樣每年的嬰幼兒奶粉市場就需要30萬噸。而排除其他因素,50%的市場也要15萬噸。這幾乎是一個一年7億美元銷售額的大攤子。我國現(xiàn)在一年的嬰幼兒奶粉產量僅8~10萬噸,所以市場的潛在空間極為可觀。”
另一個方面,中國還是貧奶國,對奶源的爭奪甚至成為乳品業(yè)在乳業(yè)立足的根本。王丁棉接受采訪時稱,全國現(xiàn)有存欄奶牛約600萬頭,但平均單產鮮奶每年不到2000公斤。而美國奶牛平均單產鮮奶達8340公斤,澳大利亞奶牛平均單產鮮奶達8000~10000公斤。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數(shù)量上,還表現(xiàn)在質量上,國產奶牛的質量遜色于國外良種奶牛。“中國奶牛目前的年增長幅度為10%,憑借這樣的增長速度很難支撐中國乳業(yè)高達30%的增長速度。這樣大的供求缺口,只能通過用勾兌奶粉的手段彌補。”“中國還存在一個季節(jié)性問題,夏季是消費高峰,而夏季卻是產奶淡季。在產奶旺季將多余牛奶轉化為奶粉,在產奶淡季將奶粉勾兌以擴充銷量,成了乳品行業(yè)調節(jié)季節(jié)性缺口的一種方式。”
農村,廉價的需求和供應
真正具中國特色的現(xiàn)實是,奶粉的消費主體已經從城市開始向農村轉移,“從西方國家都經歷過從奶粉到液態(tài)奶到干酪的奶制品消費變化軌跡,這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匹配”。另一位奶制品行業(yè)人士韓海舟認為,在中國,這種消費因素讓事情變得復雜,因為相對于城市更為弱勢的農村,“往往容易成為廉價商品的傾銷地”。韓海舟的專業(yè)是替大乳業(yè)公司作食品質量鑒定,他親眼看到那些被貼上“廉價品”的奶粉被分門別類,裝上車皮,運往農村。“目前我國乳品消費的主要集中地,北京、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奶粉消費量不到整個乳制品的一成,隨著去年脫脂和全脂奶粉的關稅大幅下降,高端市場又幾乎被進口奶粉壟斷,所以高成本的高檔奶粉市場極其狹窄,奶粉開始兵走農村,并且變?yōu)橐环N廉價供給品。”“而廉價品最后被偽劣品大量替代,主要原因同樣是購買力。”
阜陽就是個典型,而和它相似的情況在廣大的中國農村比比皆是。曾在農村從事乳制品經營銷售活動長達6年之久的胡天明深知中國農村的現(xiàn)實,“當?shù)氐慕洕鷹l件比較落后,很多農民,特別是年輕人要靠外出打工掙錢糊口,所以當?shù)匦纬闪艘粋€習慣,小孩出生以后,往往是不滿月父母就出去打工,為了讓小孩不養(yǎng)成依賴母乳的習慣,即使是小孩出生時候有母乳也不用母乳喂養(yǎng),往往是父母出門打工之前,給小孩買一兩箱奶粉,放在家里,讓爺爺奶奶照顧孩子。我和當?shù)匾粋€受害嬰兒的奶奶聊過,我問她孩子喝的是什么牌子的奶粉,她根本不知道。”“而目前農村奶類消費水平又極低,人均消費水平只有城鎮(zhèn)的約1/10,這么大的增長空間,低價奶粉足以薄利多銷。”實際上,這個市場正被一些大廠商以外的牟利者注意,并且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
運輸成本的低廉也是奶粉大舉進入農村的重要原因之一。據(jù)韓海舟介紹,中國的奶源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北方城市,占有全國70%的奶牛和超過60%的原奶,原奶成本也為南方的一半左右。北京有三元乳業(yè),上海有光明乳業(yè),而南方的奶源是不充足的。“鮮奶進入農村顯然不現(xiàn)實,奶粉保質期長,便于運輸,一些中間奶粉代理商出現(xiàn),他們的生意就是把大包裝的奶粉進行分拆,然后重新勾兌、包裝,再進行銷售。”韓海舟說。
奶粉作坊和產業(yè)鏈
“正規(guī)廠家的奶粉銷路,一般都是從廠家直接供貨到一級代理商,由一級代理商通過開票,縣級由一類代理商分到縣級分銷商。”胡天明說,劣質奶粉的生產商則通過流通供應商銷售,像市、縣級的批發(fā)市場上不固定的經營戶,由他們直接供應集鎮(zhèn)。
生產配方奶粉的企業(yè)從內蒙古等奶業(yè)基地購進淡粉(直接用鮮牛奶制成的奶粉),然后按照配方加進鈣、鋅、鐵等微量元素,配以一定比例的脫鹽乳清粉、蔗糖、精煉植物油、麥芽糊精、維生素等,再送進噴霧塔制成粉狀,包裝出售。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正規(guī)奶粉廠,需要員工七八十人,撇開用于維持正常生產所需的數(shù)十萬元流動資金不談,僅用于生產設備的投資就達兩百多萬元,作為生產線的關鍵設備,一座噴霧塔的費用就在數(shù)十萬元。一名業(yè)內人士葉成(化名)透露,絕大多數(shù)生產劣質奶粉的地下企業(yè)其實就是一些小作坊,兩間民房、一臺最簡單的包裝機外加兩名包裝工人九游娛樂平臺。“配方奶粉必須經過噴霧塔工序,找中等規(guī)模的奶粉廠加工生產,幾乎是所有小企業(yè)的解決之道。每年生產旺季,周邊臺州、泰順、樂清一帶的小企業(yè)都會帶著原料來找一些地方企業(yè)加工。各家小企業(yè)原料中淡粉、精煉植物油、麥芽糊精、脫鹽乳清粉等的配比都不相同,是各家的商業(yè)機密,斷然不肯透露給競爭對手。
葉成說,按照每袋奶粉5元錢的售價,如果蛋白質含量為6個百分點,一袋奶粉只能賺0.1元。“一個包裝袋3毛錢,一噸進口淡粉2萬元左右,一噸國產淡粉1.6萬元左右,一噸麥芽糊精2900元左右,一噸乳清粉8000多元。我怎么算,兩三元的售價都不可能賺錢。”他介紹,河南、安徽、山東一帶有些小作坊,生產的奶粉每袋就只賣兩三元。這種所謂的奶粉很多根本找不到蛋白質的影子,作坊主大量摻入廉價原料,如炒面、白糖、菊花晶等。
相比之下,那些流通供應商顯然更樂意代理后者。胡天明說,這又是一筆利潤賬,“質量稍好的奶粉12元一袋,對商場供應價在13元左右,就是5毛到1塊錢的利潤,然后市場的流通銷售價格在15到16元左右。零售廠的利潤應該一袋在兩到三塊錢,這樣一袋往往只能賺幾毛錢,而賣低劣的,差價大,3塊錢進,10塊錢賣,他能賺7塊錢。”“給這些小作坊代銷奶粉一般不需要預付貨款,賣出去后卻有豐厚提成,流通供應商們就更積極了。”
葉成說,小作坊主通常會派出業(yè)務員在全國各地建立銷售網絡,由業(yè)務員帶著劣質奶粉進入農村市場尋找代銷商。這通常是一個單線聯(lián)系。“代銷商不可能直接到廠家進貨。雖然劣質奶粉外包裝上有電話號碼和地址,但不要指望哪樣會是真的,銷售商只有業(yè)務員的聯(lián)系方式。會交待在某處一個辦事處,代銷幾個省的產品,過幾天一起發(f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