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平頂山市區湛南路一家孕嬰店內,一位營業員告訴記者,到店里購買奶粉的顧客,至少有一半是購買進口奶粉的,“這些奶粉,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國內企業生產加工的,但奶源是進口的”九游娛樂平臺。

而在漯河市泰山路一家孕嬰店,記者則見到了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洋奶粉品牌,老板同樣宣稱“質量沒的說”。兩天內,記者連續在平頂山市、漯河市走訪了 十多家孕嬰店發現,在這些店鋪內,國產的奶粉品牌都大同小異,而進口的洋奶粉卻變化很大,幾乎每個店都有自己的專賣產品,且多屬于不為人知的狀態。
而在上述兩城近十家大型超市的奶粉專柜前,情況依舊如此:國產品牌幾乎沒什么變化,洋品牌再度花樣翻新。漯河市的一位年輕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 已經2歲半了,至今自己還無法確定哪種奶粉最適合。“前段時間醫生告訴我,其實奶粉本身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就可以,其余的概念都是商家炒作出來的。”
而在兩天的采訪中,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坦言很糾結,不知道如何選擇奶粉。而五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過頻繁更換奶粉的舉動,“不知道哪種更好,于是只能換著給孩子買”。
業內人士:國產奶粉不比洋奶粉差
從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開始,到海外奶粉對中國人限購,再到不少洋奶粉其實只是國內企業玩的新花樣……諸如此類的話題,著實讓國人在挑選奶粉問題上費了不少的腦筋。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坦言,目前在平頂山、漯河市面上銷售的洋奶粉,保守估計有五成以上是國內生產的。隨便一個孕嬰店和大超市內,就有好幾種產品打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大旗,可實際上,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本土只有幾個奶粉品牌在銷售,其余的從哪兒來九游真人娛樂?毋庸置疑,這些“洋奶粉”實際上是國內企業在國外尋找食品廠生產代工奶粉,包裝成“洋名牌”再定向銷到中國。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洋奶粉”的利潤非常高,比起常規奶粉,利潤高達40%~50%。
有關人士建議,與其購買那些不知來路的洋奶粉,還不如選購國產品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本土奶粉品牌遭遇重大信任危機,至今不少消費者還對國內品牌心存顧慮。其實,經過幾年的洗禮、沉淀,如今的國產奶粉質量絲毫不比洋奶粉差,稱為鳳凰涅槃毫不為過。最關鍵的是,絕大多數國產品牌的奶粉都能進行全程質量追蹤,絕對讓人放心。”